2024年5月20日

 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拉美文化研究学者魏然@《今日影评》:《罗马》的导演阿方索·卡隆是我们都非常熟悉的墨西哥三杰之一,他是一个个人风格非常鲜明同时又不断地追求自我突破的一个导演,之前执导过像

  那么这一次,导演可以说是把目光聚焦在了他最熟悉的墨西哥这片土地上,聚焦自己的童年生活。和阿方索·卡隆以往的作品相比,这部影片有相当大的不同。阿方索·卡隆从影三十年,拍过三部长片,其实只有三部放在他的故乡墨西哥完成,这又是部最具个人化的影片。

  这部影片完完全全是以他70年代生活在墨西哥城的经历为蓝本的,80%都是出自个人经验,所以几乎是一部纯粹的作者电影了,我想这是它最大的一个特征。说到拉美文化,可能普通的观众马上会想到的就是魔幻现实主义,加夫列尔·加西亚·马尔克斯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代表作家。

  那么像这样的一部讲述平时的家庭生活的影片,我脑海中第一个想出的和魔幻现实主义相勾连是加夫列尔·加西亚·马尔克斯在成为一个著名的小说家之前,在墨西哥写电影剧本,这本身是跟墨西哥电影业有非常大的关系。

  如果大家熟悉《百年孤独》的话,就会知道里面的故事,就是讲的男性主人公离开家庭,而女主人一人支撑着,给整个拉丁美洲带来一种非常强的女性的文化。在这个影片当中,我们也可以看出一些这样的文化痕迹来。

  魏然@《今日影评》:导演在讲述自己童年经历的同时,其实也是在回顾墨西哥一段非常重要的历史,所以说个人的命运其实和这个国家的历史事件是交织在一起的。在影片当中我们也看到,这是一个族裔混居的墨西哥城,来自墨西哥南方瓦哈卡州的女仆,也就是女主人公,业余演员雅利扎,一听名字就知道是一个原住民的业余演员。

  像影片当中这两个来自印第安的姑娘,她们说的印第安土著语言是米斯特克语,他们来到首都之后,与白人雇主用的是墨西哥口音的西班牙语,这个语言就代表他们之间有很大的文化差异。

  西班牙语对她们来说是被雇佣的工作式的语言,比如说像影片当中的罗马区,居住在里面的居民就是属于所谓的中产阶级上层,这是墨西哥的一个阶层的居住环境情况,其实它也是符合阿方索·卡隆本人的家庭背景的。

  他从小是被保护在比较优厚的家庭条件之下的,但是他自己也回忆说,影片当中出现了很多街头的骚乱,一些社会动荡等等。他小的时候,就像影片当中,推开窗子,探身往街头望去的人一样,也目击过这样的场景。所以他自己也是在一个比较斑驳的,或者是带墨西哥特色的这样一个中产阶级家庭成长起来的,还是有相当大的代表性的。

  魏然@《今日影评》:很多观众猛一看这个电影的片名《罗马》,会以为这个电影是发生在意大利的,但是一看电影才知道,其实发生在墨西哥城。《罗马》是他们所居住的这个小区的名字。

  我想这个片名基本上有三个层次,第一个层次就是《罗马》就是这个墨西哥城中产阶级区的名字。对阿方索·卡隆来讲,它非常特别,因为这是小时候生活的一个中产阶级社区,同时这个区域在1985年的墨西哥城大地震当中基本被损毁,之后基本完全重建。

  比如影片当中提到的那家重要的医院,是这个社区当中的大型医院,在地震当中基本都受损了。影片中复现了这个医院的场景,选取了至今还保留的那个门廊和主体的样子,也是对自己生活街区的怀旧,这是第一层“罗马”的意味。

  第二层的意味是,有意地致敬或者是某种程度上效仿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影片风格,有意让人们想起墨西哥城和二战后的罗马城之间的关系,那种破败的但是又充满希望的,让人们想起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对拉丁美洲的影响,这之间有一个传承的关系。

  我想第三层是,这个词如果是懂得西班牙语的人会很明显发现,ROMA这个词反过来就是AMOR,就是爱。《罗马》也是讲述爱的故事,阶级非常错位的家庭最后重新组织成了一个相互依偎的新群体,重新寻找爱、建设爱,这是他的一个一贯的主题。

  魏然@《今日影评》:这两个女主人公,他们虽然来自不同的阶级、不同的背景,但是她们有相同的经历,她们都被她们的男人抛弃了,而且她们都需要面对一段非常艰苦的岁月。影片故事有两个平行线,一个是中产阶级上层的白人雇主,她的丈夫抛弃了自己的四个孩子和妻子。

  同时在另外一个平行线,印第安的姑娘克莱奥意外地怀孕,她本想打掉这个孩子,但是在已经失去丈夫的这个女主人的帮助下,她到医院进行检查,最后还是艰难地生出了孩子。虽然最后孩子丧失了,但是是这样一个平行的故事。

  这样一个家庭,建立了新的一种组合、一种情感的关联。最高潮的那个地方,六个人拥抱在一起的那样一个场景,不断涌到岸边的海浪。在这个情感和社会的巨大的波澜面前,他们这个跨阶级的联合和真的情感共鸣是怎么实现的。

  因为阿方索·卡隆拍这个电影的时候,他说希望这部电影能够直达所有人的内心,即便你没有出自于这样的背景,你也不了解这样的文化。他希望给大家做的是一个非常客观的全景式的呈现,获得一种嵌入式的观影体验,我觉得他基本已经实现了这样一个意图。

  他使用黑白数码摄影的方式,但是却不显得非常得怀旧,不希望让我们觉得这个时代已经非常隔绝了,相反,他有很多的方式提醒我们说,这样的情境、这样的遭遇,是很可能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会碰到、遇到的。

  比如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互认,这种亲情等等,都是一种非常具有共性的现象,这也是阿方索·卡隆一贯的一种美学趣味追求。比如在《地心引力》当中,虽然女主人公一个人,远在渺渺太空之中,但是她最终的诉求也是回到自己的家。就跟这个发生在自己故乡的罗马街区的故事,其实是有很大共性的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